查看原文
其他

专注搞机两个月后,我们总结了这 7 台最值得买的笔记本

2016-07-26 colorvc 极客公园

 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极客荐

「极客荐」是极客之选(微信号: GeekChoice)最新推出的产品导购类栏目。

在这里我们不罗列产品参数,不使用官方产品介绍,但是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使用这些产品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文中出现的所有产品我们都是亲自体验过并且认可的,随着体验过的产品的增加,我们也会在未来及时更新这份榜单。


智能手机正在占据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当要完成大量的工作、需要真正的「生产力」工具的时候,笔记本电脑依然是不二之选。

一款优秀的笔记本电脑应该拥有优秀的屏幕、出色的做工、优秀的键盘和触摸板、足够用的性能以及可以完成一整天工作的续航。虽然笔记本电脑早就被认为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但要同时平衡好这些方面并且维持一个比较合理的售价,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处理器和显卡能耗比的不断提高以及金属工艺成本的下降,制造一款高水准「水桶型」笔记本的门槛已经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以 Surface 为代表二合一电脑则试图在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形态之外,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而游戏本这个原本小众的产品门类,正在它所在细分领域越做越大。

大家的产品都在越来越好,但总有一些产品更优秀、更值得购买。在体验过多款笔记本电脑之后,我们认为下面这 7 款产品值得你考虑。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参考价格:9100-10788 元(MF840CH)

每个人对笔记本电脑的要求都不一样,但如果要找出一台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要求的产品的话,应该没有比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更好的选择。

如果要列举一下一款优秀的笔记本电脑应该具备的要素的话,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几乎一个都不少,而且在很多方面是整个笔记本电脑行业中的顶级水准。

以屏幕为例,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配备了一块分辨率为 2560* 1600 的 Retina 屏幕,ppi 为 227。无论是色域、色准、亮度、对比度、抗反射效果,这块屏幕的表现几乎都无可挑剔。再加上 macOS 出色的高分屏优化以及比 Windows 更优秀的色彩管理,在笔记本电脑中,几乎找不到比 MacBook 的 Retina 显示屏更好的屏幕。

用一句已经有些用烂的话,「 MacBook 的 Retina 屏看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也是我们推荐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不推荐售价更低、但屏幕素质差距很大的 13 吋 MacBook Air 的原因。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和 13 吋 MacBook Air,图来自 Hardware Zone

性能上,虽然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最近一次更新还要追溯到去年三月,处理器也因此依然停留在 Broadwell 时代(i5-5257U / 5287U)。但凭借 2.7GHz / 2.9GHz 的高主频和集成的 Iris 6100 显卡,i5-5257U / 5287U 的整体性能依然优于 i5-6200U 等低主频的 Skylake 架构处理器,28W 的 TDP 也足够让 CPU 和核显同时「火力全开」。

虽然处理器架构不占优势,不过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依然可以坚持大约 10 个小时,和苹果的官方数据基本一致——这是一个足以让大多数高端 Windows 笔电「汗颜」的数字。当然,其中不少功劳要算在 macOS 系统上(切换成 Windows 系统,MacBook 的续航会明显下降)。

除了顶级的屏幕和出色的性能,在触摸板、做工、散热等方面,13 吋 Retina MacBook 也都有很出色的表现。

如果要「挑刺」的话,18 毫米的厚度和 1.58 公斤的重量让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有些许厚重。另外,作为一款带着「Pro」的 MacBook,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自然不便宜。

13 吋 MacBook Pro 官方有三个配置版本可选,硬盘容量分别为 128GB、256GB 和 512 GB。为了在日后用得更「舒心」,我们建议大家购买 256GB 硬盘容量的中配版(MF840),低配版的售价虽低,但如果作为主力用机,128GB 的硬盘容量有些捉襟见肘,如果再装个 Windows 双系统,128GB 几乎就没法用了。

这三个版本的官方售价分别为 9288、10788 和 12898 元,电商平台促销时往往会有千元左右的优惠。另外,近期深圳华强北不开票、不考虑返点的提货价约为 7750、9100 和 11000 元,大家可以在购买时作为参考。

今年年底,苹果很有可能会推出全新设计的下一代 MacBook Pro。根据目前的传闻,新 MacBook Pro 会从去年 4 月推出的 12 吋 MacBook 上「汲取」不少灵感,键盘区域上方会增加一排多功能 OLED 屏幕触控条,增加 Touch ID,并将配备至少 4 个 USB Type-C 接口。

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会对这款产品保持关注,但在下一代 MacBook Pro 发布前,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依然是我们眼中最优秀的、最值得购买的笔记本电脑。

微软 Surface Book

官方价格: 14088 元(i5 / 8GB / 256GB /独立显卡)

在微软、Intel 等上游厂商的推动下,近期市面上的二合一电脑越来越多,大多数产品采用的都是类似 Surface Pro 的方案,也就是把除了键盘、触摸板之外的所有核心部件都放在屏幕后面,通过磁力和键盘盖连接。

不过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产品形态并不完美。除了使用时会感觉到「头重脚轻」之外,由于磁力的吸附力有限,如果你把这些二合一电脑放在腿上或者其它不规则平面上使用,一不留神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考虑到这类二合一产品普遍以轻薄为卖点,这种使用场景还是经常会遇到的。

相比之下,同样是二合一电脑,微软的 Surface Book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 Surface Book 中,微软将部分电池、接口、独立显卡(部分版本)等部件转移到键盘部分中,从而让 Surface Book 的平板和键盘部分的重量相当。相比 Surface Pro 等产品,在使用 Surface Book 时,「头重脚轻」的感觉要少了很多(依然有)。此外,Surface Book 的平板和键盘部分通过物理卡扣连接,比「一拽就掉」的磁力连接靠谱很多。

正是由于以上这两点,让 Surface Book 虽然具备二合一电脑的功能,但它的使用感受更接近于传统笔记本电脑。

除了产品形态,Surface Book 还有很多优点,比如不「随大流」的设计、足以媲美 MacBook 的做工、和 Retina MacBook 同样优秀的屏幕、出色的键盘和触摸板、优秀的散热以及用过了就回不去的 Windows Hello「刷脸」登录。另外,经过了数次的系统升级后,Surface Book 刚上市时各种死机蓝屏的 bug 基本也都修复好了。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和 Surface Book,来自 dixplore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照顾平板模式的体验,Surface Book 的屏幕比例为 3:2,相比传统的 16:9 或者 16:10 比例的屏幕,在对角线距离相同的情况下,Surface Book 的屏幕显示面积更大一些。相比 13.3 吋的 Retina MacBook Pro,Surface Book 对角线长度虽然只多出了 0.2 吋,但看起来却要大了不少。当然,这样的缺点是看视频时上下黑边会更宽。

Surface Book 并不完美,虽然 Surface Book 的电池容量达到了 69Wh,很接近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但在我的体验中,在基本相同的使用强度下,Surface Book 差不多可以用 7 个小时,而 13 Retina MacBook Pro 可以坚持 10 个小时,这还是在 Surface Book 使用了功耗更低、集成 GPU 性能更差的 i5-6300U / i7-6600U 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把屏幕拆下来当平板用的话,Surface Book 大概三小时就没电了。

此外,考虑到它的配置和售价,Surface Book 的重量(1516 克)和厚度(13-22.8 毫米)也都算不上完美。

可能更重要的是,Surface Book 的售价比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还要高出一档,其中配置较为均衡的 i5 / 8GB / 256GB/独立显卡的版本售价为 14088 元,充值「田牌」信仰需要勇气。

相关阅读:关于 Surface Book,你应该知道的几个细节

ThinkPad X1 Carbon

参考售价:8999 元 (20FBA00XCD)

作为联想目前定位最高的传统轻薄本,相比同级别竞品,X1 Carbon 有三个明显优势:键盘手感、充电速度以及接口数量。对用户来说,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选择 X1 Carbon 的决定性原因。

另外,经典的设计、轻薄但坚固的机身、优良的散热等传统 ThinkPad 的「优良基因」,在 X1 Carbon 上也都得到了保留。再加上好用的小红点和按压式指纹识别,从很多方面上看,X1 Carbon 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传统 Windows 笔电。

X1 Carbon 的问题是它的屏幕,虽然在 2016 年的版本中,总算把「祖传」TN 屏换成了 IPS,但相比起 Retina MacBook 和 Surface Book 等产品,X1 Carbon 的屏幕依然明显要差一截。另外,X1 Carbon 大约 6 到 7 小时的续航时间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如果 X1 Carbon 的国行定价和美国差不多的话,考虑到 X1 Carbon 众多的优点,上面这些小问题都不是问题,但联想显然不打算在这一代 X1 Carbon 上调整定价策略。

国行版的 X1 Carbon 中,低配版的售价相对比较合理,比如我们推荐的这款叫做 20FBA00XCD 的型号,它的售价为 8999 元,配备了 i5 6200U、8GB 内存、192GB SSD 以及 1080p 分辨率的屏幕,应该能满足大多数轻薄本用户的需求了。如果大家对性能和存储空间有更高的要求,自己海淘或者找个靠谱的代购是更合理的选择。(原因见上图……)

相关阅读:除了不靠谱的售价,X1 Carbon 是一台完美的 ThinkPad

戴尔 XPS 13

参考价格:7999 元(R1609)

提到 XPS 13,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它近乎没有边框的屏幕,虽然近期也有联想小新 Air 13 这样同样采用超窄边框的产品上市,但 XPS 13「左右上」三面都几乎无边的设计依旧非常少见,外观上有很高的辨识度。

戴尔 XPS 13 和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凭借超窄边框设计,XPS 13 的长宽和 11 吋 MacBook Air 差不多,比同为 13.3 吋屏幕的 Retina MacBook Pro 小了一大圈,再加上 1.2 公斤(触屏版 1.29 公斤)的重量,可以说,XPS 13 是目前便携性最好的 13 吋笔电。

除了屏幕之外,在做工、散热、键盘、触摸板、性能、续航等方面,XPS 13 亮点不多,但也都没有明显的短板。整体来看,XPS 13 是一款有亮点(超窄边框),无明显短板的「水桶型」产品。

XPS 13 的屏幕分为 1080p 分辨率的非触摸屏和 3K 分辨率(3200*1800)的触摸屏两个版本,前者为雾面屏,屏幕四周有一圈塑料包面,后者为镜面屏,B 面为一整块玻璃。从显示效果上看,触摸屏版本的 XPS 13 明显比非触摸屏的好上一个档次。

但奇怪的是,戴尔目前在中国地区主推的是非触摸屏版,在硬件配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触屏版 XPS 13 的售价要比非触屏版高出 2000-3000 元(比如均搭载 i5 6200、8GB 内存、256GB SSD 的 R1609 和 2608T)。

考虑到二者巨大的价格差,即使触屏版的显示效果明显更好,非触屏版的 XPS 13 依然是一个更加理性的选择。

相关阅读:我不喜欢 Windows 笔电,直到遇见 XPS 13

12 吋 MacBook(New MacBook)

参考售价:7900—9288 元(低配)

单纯从重量和厚度上看,12 吋 MacBook 已经不是目前市面上最「极致」的产品。LG gram 已经把 15 吋屏幕做到了夸张的 980 克,惠普则把配备低电压酷睿 i 处理器的 Spectre 的厚度控制在了 10.4 毫米,比 12 吋 MacBook 还要薄。

但 12 吋 MacBook有着优于大多数 Windows 轻薄本的 10 小时续航(新版为 11 小时),以及足以媲美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和 Surface Book 的屏幕。把这两点考虑进去,我们认为,12 吋 MacBook 依然是目前最优秀的「极致」轻薄本。

但为了实现极致的轻薄,12 吋 MacBook 也做出了很多的妥协,比如酷睿 m 的性能「那堪大用」,全身仅有的一个 USB Type-C 接口意味着需要随身必备转换头。更麻烦的是它键程极短的键盘,打字时就像是在敲桌子,很容易疲劳。

受限于性能和接口,我们也不建议购买 12 吋 MacBook 作为主力笔电使用。你已经有了一部性能更强、接口更完善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作为主力机,买一部 12 吋 MacBook 作为出差办公时的备用机就非常合适,这也是最适合 12 吋 MacBook 的使用场景。不过我们还得再强调一次,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键盘。

3 个月前,苹果推出了新版的 12 吋 MacBook,处理器换成了新版酷睿 m(Skylake 架构),性能有小幅提升,电池续航也有少许提高,并增加了玫瑰金配色,售价、外观、屏幕、接口、键盘手感等方面都没有变化。

和 13 吋 Retina MacBook Pro 不同,12 吋 MacBook 的低配版直接就配了 256GB 的固态硬盘,考虑它的使用场景,低配版应该完全足够大多数人用了。12 吋 MacBook 低配版的官方定价为 9288 元,作为参考,近期华强北不开票、不考虑返点的低配版 12 吋 MacBook 的提货价约为 7900 元。

除了 12 吋 MacBook,Windows 笔电中也有几款定位类似的产品,比如说我们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前几天体验的惠普 EliteBook Folio G1,它的电池续航和屏幕素质相比起 12 吋 MacBook 有一定的差距,但键盘手感要好得多,并且同样极致轻薄,大家也可以考虑下。

相关阅读:

从今天起,你就可以买到「粉色」的 MacBook 了

惠普 EliteBook Folio G1 体验: 最「MacBook」的 Windows 笔电

ThinkPad S5(黑将)

参考价格:5999 元(20G4A003CD),8099 元(005CD / 002CD)

提到 ThinkPad,可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一成不变但又自成经典的「黑盒子」,这也导致当 ThinkPad 推出游戏本的时候,不少「小黑粉」是持反对观点的。但当我们看到 ThinkPad 做出的游戏本黑将 S5 的时候,发现它依然很「ThinkPad」。

从外观上看,这款被冠以「游戏本」头衔的黑将 S5 却并没有游戏本中常见的「浮夸」设计,除了可选的魔兽定制版顶盖和红色的键盘灯之外,黑将 S5 的整体设计反而更接近一台传统的 ThinkPad 笔电。

黑将 S5 魔兽定制版

从配置上看,黑将 S5 也没有 Alienware、「败家国度」等传统游戏本来得「极致」。黑将 S5 全线标配的是 NVIDIA GT960M 显卡(2GB 显存)以及 HQ 结尾的标准电压处理器,这个配置虽然也足够大多数游戏用了,但没有更高级的显卡可选始终是个遗憾。

黑将 S5 的最大卖点是它的「气刃」散热系统。根据我们的了解,这套散热系统是基于经典 T 系列和 X 系列上的散热系统改进而来的,不过黑将 S5 上使用了两个散热风扇,分别负责 CPU 和显卡的散热。在我们的体验中,黑将 S5 的散热表现的确不错,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噪音控制的依旧比较理想。

黑将 S5 的散热风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黑将 S5 的厚度只有约 25.8 毫米,重量也控制在了 2.29 公斤,这是一个 15.6 吋非超级本的「标准身材」。配合低调的设计和键盘中间标志性的「小红点」,与其说黑将 S5 是一款游戏本,倒不如说它是在传统 ThinkPad 的基础上,通过配置上的提升和散热的优化,来满足一部分人的游戏需求。

作为一款 S 系列的新品,黑将 S5 的定价也比较合理。其中入门版的售价(型号为 20G4A003CD)为 5999 元,但该版本仅配备了 4GB 运存和 1T 的机械硬盘,想要用得「爽快」,得自己升级下。如果你懒得折腾,可以直接购买 8099 元的版本(005CD / 002CD),这个版本配置要均衡很多,包括 8GB 内存以及「128GB + 1T」的混合硬盘。

除了黑将 S5,大家还可以考虑下戴尔的游匣系列,游匣的配置、定位和黑将 S5 很接近,散热表现也不错。当然,如果你需要一部性能更加「极致」的游戏本,黑将 S5、游匣这种 960M 级别的「泛游戏本」可能就不够用了,这时候可以考虑选购 Acer Predator、戴尔 Alienware、华硕 ROG 等血统更加「纯正」的游戏本。

联想小新 Air 12

参考价格:2999 元

全金属机身、12 吋全高清屏幕、1.2 公斤、13.4 毫米厚、酷睿 m3 处理器、128GB 固态硬盘、预装正版 Office、联想出品…… 当看到这些时,你很可能很难相信这款联想推出的小新 Air 12 只要 2999 元。

小新 Air 12 采用了 CNC 切割的一体全金属机身,并在 C 面一圈、触摸板四周等位置使用了很多亮面金属倒角,这一点和惠普的 EliteBook Folio G1 有些像。做工上,受限于售价,小新 Air 12 和 MacBook 等产品自然是比不了的,但在这个价格段上,几乎找不到材质和做工比它更好的产品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新 Air 12 搭载了一个 USB Type-C 和两个实用的全尺寸 USB 接口,38Wh 的电池容量足够连续用上五六个小时。

当然,作为一款 2999 元的产品,我们就不要对它太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了。小新 Air 12 用的上一代 Broadwell 架构酷睿 m3 处理器(6Y30),固态硬盘的写入速度实测只有 150-160 MB/s 左右,性能就不多说了。1920*1200 的屏幕分辨率足够「良心」,但显示品质嘛……对得起售价。

小新 Air 13(左)和 Air 12(右)

如果你想花上 3000 元买个大品牌的轻薄本,或者是打算买个轻薄的备用机但又觉得 9000 块的 12 吋 MacBook 过于「大材小用」,小新 Air 12 应该是目前最好,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小新 Air 12 的上市时间也非常有意思,它的产品发布会早在今年的 3 月 17 号就开了,不过产品直到 7 月初才上市,恰好卡在即将发布的小米笔记本前面。就像华为 MateBook 发布时,联想「特意」准备了低价版的 MIIX 4 二合一电脑一样,小新 Air 12 也很像是联想专门为小米笔记本「定制」的产品。

至于这款产品能不能「力拼」小米笔记本,以及预计明天发布的小米笔记本电脑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也会保持关注,为大家在第一时间带来相关的报道。之后,我们会根据对小米笔记本的体验结果,考虑是否将它们加入到这份榜单。

相关阅读:超窄边框、全金属机身,2999 的联想小新笔记本让你想起了谁?


本文为极客之选原创

转载联系 wangxunkui@geekpark.net


你可能还想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